聊聊健康码和行程码的数据采集和判断逻辑

聊聊健康码和行程码的数据采集和判断逻辑

聊聊健康码和行程码的数据采集和判断逻辑

如果生活在中国大陆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离开上面这两码,如果没有,简直是寸步难行。

很多人对于两码的认识并不正确,我想以我的理解,介绍一下行程码和健康码的数据来源和判断逻辑。需要说的是,我不是上述两码的业内人士,我只是根据我的认知判断,纯粹从技术方面给出一些我的判断。

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行程码

严格的讲行程码是健康码的一部分,行程码是判断健康码因素之一,相较于健康码,行程码的判断规则明确,而且全国统一。

行程码的数据来源,行程码是基于国内运营商的手机漫游数据。你的手机进入一个区域,一般是地级市级别,并且在这个区域停留时间超过4个小时,则会标注该手机号码到达过这个区域。

下面我针对网上的一些问题,给一下解答

问题1:如果我有多部手机,对于行程码是如何确定的。

大家可以看到我在前面的介绍中,使用的都是手机号码到达过某个区域,而非某某人到过什么区域。也就是说行程码中记录的是手机号码的行程,而不是手机使用者的行程信息。

也就是说,如果你有多个手机号码(甚至手机号码的登记所有人并非使用者本人),那就有多个行程码,不同的行程码展现的可能是不同的行程信息。

问题2:我到达一个地点以后,没有打电话、也没有上网、收发短信,是否会记录行程。

即使不使用仍然会记录行程信息。因为我们手机在移动的过程中,会频繁的与基站进行信息交互。通俗的讲,就是手机随时告诉基站,自己在哪里,以便让电话能找到你。

问题3:我们关机或者飞行模式后,是否仍然记录行程。

看到头条中一篇文章说飞行模式下仍然可以找到,甚至关机也不行,必须把手机卡拿下来。我想这位博主是受到谍战、警匪影视剧中扔手机卡镜头的影响,认为这才是“反跟踪”的办法。其实没有必要的,不要说关机,如果是打开飞行模式,就可以关闭与基站的位置交换,就不会被追踪到。

问题4:开启飞行模式后,可以使用手机,还想上网怎么办?

开启飞行模式后,手动开启WiFi连接,通过WiFi连接上网。

 

健康码相较于行程码就复杂多了,而且地方规则各不相同,甚至有很多人为的管理因素。

首先在数据来源方面,健康码是多类别多行业数据的整合。主要数据包括手机的位置信息(也就是行程码的数据)、核酸检测数据、支付宝、微信的交易支付信息、列车乘客信息等,对于整合的情况也与当地的政府机关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相关。一些有想法的地方政府会加入一些除了上面基础数据外的信息,例如“时空伴随者”。

同样,我也以我看到的网上的一些问题做下我的判断。

问题1:如果我有两个手机号码,一个放在家里,一个带着去了高风险地区,是否可以躲避防疫要求。

答案是不能。如果一部当前在用的手机,曾经去过高风险地区,这个信息会下发到核查人员手中,确定这部手机的实际使用人,并更新使用的健康码信息。

问题2:为什么我高速途径一个城市,有的人健康码变色,有的人却没有事情

因为短时间通过一个区域,行程码不会有记录,但是因为你在休息区进行过购物,支付信息会传回大数据中心。会通过支付记录增加一条位置信息。因为这个情况发生在我的身上,我百思不得其解,直到我看到上海几平米的奶茶店精准防控的新闻,然后结合我与同伴在经过某一区域的支付差异,我推测出这一数据来源。

问题3:某些城市使用的时空伴随者,判定模式的推测。

从之前使用“时空伴随者”概念的城市所划定的“空间”波及范围都很大,我推测判断依据的是手机基站信息。

对于我们的手机定位,其实基站可以判定的非常准确,美国FCC推出的定位精度在50米以内的概率为67%,定位精度在150米以内的概率为95%。

5G UTDOA 技术的定位精度达2 米以内,置信度90% 以上,相对于传统的蜂窝网室内定位技术,其定位精度有大幅提升,这种高精度的定位能力也会随着5G 室内覆盖的延伸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
原本可以非常精准的划定范围,为什么执行时范围却比较大?

因为精准的数据有数据代价的,约精准的位置需要越多的数据,例如我们看到的基站,它覆盖一个区域。但是基站是有很多扇面的,可以进一步确定手机在基站的哪个方向,以及根据手机与基站的信号强度,以及与其它基站的信号信号差,获取到非常准确的位置。如果是5G基站和手机,可以利用垂直切面定位到具体的楼层。

但是,这些信息是不做长时间大范围的存储的,固定存储下来的只有这个基站的位置编码,如果基于理念而非精准的数据,就会把这个1到3公里范围下的区域使用者都归属到风险交叉区域中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Back To Top